近幾年來,有關受到病菌感染而造成人類變成嗜血(肉)怪物為題材的電影還不少,28系列、惡靈古堡系列、活人生吃等。
不過,每當有同樣題材的電影出現時候,已經提不起多大興趣去電影院看了,誰叫這題材被拍濫(爛)了,喜歡28天毀滅倒數者,大部分都對28週毀滅倒數感到失望;惡靈古堡則等著看新作品中特效而已(還是失望)。
而威爾史密斯主演的《我是傳奇》I Am Legend,我也是抱著同等的認知,以為這部電影也會被拍成三流驚悚電影。但是當看畢電影,內心就認為這是一部近年難得一見出色的科幻動作片。
其實這一部影片,感覺還蠻悲傷、孤寂,我自言如果發生同等毀滅事件,而我自身也有和羅伯奈佛一樣的抗體,雖然找到了如何不被嗜血怪物襲擊、而保存了性命,我想也活不過一個月,因為觀影過程中,就已經被那種孤寂感侵蝕得很不舒服,我想我會自我了斷吧?!…..冏rz
近年很少科幻電影能夠拍得出如此地深入主人翁的內心,就算是美國印裔導演M. Night Shyamalan的Signs(靈異象限),也無法讓我感受如此強烈。
說到這裡,想起I am Legend和Signs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兩部電影的宗教意涵都具有蠻重要的位置,Signs中主角Mel Gibson曾經更是一位神職人員,因為妻子的意外逝世而對上帝失去信心,但是卻因為外星人侵略而領會上帝的安排,而在浩劫後恢復了神職身分。
當然,如果沒有特別在意的話,觀眾是不會記得《我是傳奇》片中具有宗教意涵的片段,《我是傳奇》的宗教味道並沒有Signs中那麼強烈。
《我是傳奇》中,有一幕羅伯奈佛駕駛著改良福特野馬Shelby跑車在紐約街頭奔馳獵鹿,應該是整部電影中最酷最帥的一幕。其中母獅突然出現一口咬著奈佛的獵物的時候,相信一般觀眾都會以為奈佛只是被獅子嚇著,事實上回想這一段,夕陽斜照在母獅和野鹿身上,奈佛是以為那些夜魔們竟然進化到不怕紫外線了,過後公獅和小獅的出現,並沒有進一步表現出爆裂的攻擊性,奈佛才沒有射殺這「一家人」。
看完電影後,可能太過投入,總覺得在這三年中,應該有不少科學家找到病毒抗體,只是沒有將血清安全交到適當的人手上。會有這樣的想法,是因為當片末女主角將血清交到難民營某人手上時候,旁白說因著羅伯奈佛的血清,而救了全世界的人,而我心中則想到如果交到這人手上後,這避難所中並沒有同等科研人才的話,怎麼辦?如果就電影旁述所說,這就是拯救了世人的血清的話,那世界上其他地方一定還有其他科學家找到解藥,但是不幸的都沒有交到「對」的人手上了。
所以,奈佛是個傳奇,他孤獨一個人生活了三年,最後研究抗體成功;女主角是個傳奇,她一個人帶著孩子也活了下來,而且順利將血清交給適當的人;那些將血清用途「發揚光大」的人也是傳奇,如果避難所裡的人都是笨蛋,那《我是傳奇》中的主角將不會是羅伯奈佛。